一、引言
“5.12”汶川地震后,國家對《防震減災法》進行修訂,提高了學校、醫(y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抗震設防水平。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宣布將實施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簡稱“校安工程”),要求用三年時間,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進行抗震加固,對出現險情的危房進行集中重建,從而消除安全隱患,提高綜合防災能力。
2009年底,上海校舍加固工程陸續(xù)動工,數量逐漸增多,占據全市建筑工程總量的相當部分,對于行政監(jiān)管部門有不小的壓力。而質量監(jiān)督機構從技術力量和工程經驗來講,對新建工程的監(jiān)管手段相對成熟,對加固工程的質量監(jiān)管制度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特點
1.重要性和緊迫性:
校安工程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實施中小學校安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2.量大、面廣、單體多:
2009年全國已開工校舍面積1.18億平方米,已竣工5650萬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要在三年時間內對所有不符合抗震設防標準和綜合防災要求的校舍進行加固改造,涉及面很廣,工程量很大,任務十分艱巨。
3.工期緊張、資金籌措難:
由于各地校舍加固、重建工程工作量大,短期內周轉安置困難,而且要保證在三年內完成,工程工期相當緊張。同時,工程資金需求量很大,籌措難度高,相當部分地區(qū)的校舍加固工程均須墊資施工。
4.原房屋結構現狀各異:
在東部發(fā)達地區(qū)和內陸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區(qū),近些年建設的新校舍主要采用框架結構,而老建筑大多采用磚混結構和磚木結構,這些房屋由于當時建造標準低,且使用年限較長,部分材料老化,結構整體性較差。同時,有相當數量的房屋是分幾次建造,新老結構以不規(guī)范形式相連,結構體系復雜。
5.加固形式多種多樣:
由于不同地區(qū)在自然條件、建設環(huán)境、建設成本等方面存在差異,又要考慮不同結構、不同年代建筑的加固改造需求,房屋采取的加固形式也五花八門;框架結構主要采取粘鋼、碳纖維、加大截面等方式加固;磚混結構墻體一般采用雙面鋼筋網片砂漿面層加固,為增加房屋整體剛度,也可在磚混結構外加構造柱和圈梁。
三、存在的問題
未辦妥行政審批手續(xù),提前開工:
部分工程由于工期緊張,為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在尚未辦妥相關行政審批手續(xù),就提前開工,導致質量監(jiān)管相對滯后;質量監(jiān)督機構拿到報監(jiān)資料時,加固工程早已開工,甚至已完成部分工作量,導致前期加固工作未在有效政府監(jiān)督下進行,現場施工質量無保障。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